全國人大代表劉漢元:建議優化進口飼料用糧配額分配機制
- 來源:新京報
- 日期:2022-03-08
- 編輯:admin
- 評論:0條
“隨著我國養殖業持續發展,以飼用為主的玉米需求將持續增長,產需缺口較大,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大風險點。為維護我國糧食供需穩定,亟須加快谷物消費結構的適應性調整,引導庫存稻谷和小麥加快向飼用消費轉變,彌補玉米需求缺口,緩解玉米供應緊張問題。”3月7日,全國人大代表、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,今年兩會上,他對強化飼料糧供應保障,推動飼料和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出相關建議。
劉漢元具體給出兩點建議:一是優化進口飼料用糧配額分配機制,按照具備一定規模、資質的飼料養殖集團企業年度統計產量占比重新分配;二是優化庫存糧飼用拍賣機制,飼料加工企業直接參與庫存糧飼用定向拍賣。
劉漢元表示,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飼料生產國,飼料糧的增長對我國糧食供需平衡影響越來越大。目前,我國完全有能力保障大米、小麥的口糧供應,保障糧食安全,長期來看主要壓力在飼料糧,促進糧食節約,重要潛力也在飼料糧。
總體來看,我國三大谷物產大于需,處于“稻谷和小麥松、玉米緊”的格局,品種結構性供需不均衡問題比較突出。消費結構上,我國三大谷物食用、飼用、工業用、種用及其他用途占比分別為45%、35%、17%、3%。根據預測,“十四五”期間我國食用消費每年將以2個百分點的幅度遞減,到2025年稻谷和小麥產需盈余可能達到8000萬噸以上,需要尋找合適方向,避免超期庫存和損耗造成浪費。
劉漢元指出,2020年以來,國家出臺了庫存稻谷飼用定向拍賣政策。由于該政策未直接面向飼料養殖企業銷售,增加了中間運輸、儲存、加工等多個環節,既增加了成本、推高了糧食價格,又延長了陳化時間,不利于糧食品質的保證,致使飼料養殖企業購買意愿不強。反映到成交量上,2021年,面向中央企業的庫存稻谷定向銷售實際成交情況不及預期。同時,飼料養殖企業直接從市場采購的新小麥總量達3500萬噸,超過當年小麥產量的25%,糧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。
進口方面,近十年來,玉米關稅進口配額一直維持在720萬噸,僅占2021年玉米進口總量的25.7%,且各大飼料養殖集團企業配額分配量未明顯調整,出現了政策性低價進口玉米“僧多粥少”的情況,各集團企業政策性進口玉米頭寸對比實際使用量差距巨大,限制了規模型企業的發展,擠占了小規模企業的生存空間。
針對上述問題,劉漢元建議:優化進口飼料用糧配額分配機制,按照具備一定規模、資質的飼料養殖集團企業年度統計產量占比重新分配,按各集團企業年度產量占比,重新核定政策性配額分配比例,推動飼料養殖行業集約化、規;、高質量發展,鞏固我國糧食安全。
此外,劉漢元還建議優化庫存糧飼用拍賣機制,飼料加工企業直接參與庫存糧飼用定向拍賣。
“目前,庫存糧飼用定向拍賣主要由央企競拍后加工轉化,定向銷售給飼料養殖企業用于飼料加工。這種機制不僅增加了交易流程,大幅增加了使用成本,同時在倒買倒賣的過程中也增加了飼用糧轉向其他糧食用途的風險,降低了社會運行效率,對飼料加工企業也是極其不公平的。因此,建議在嚴格管控銷售、運輸、加工和使用環節的基礎上,直接面向飼料加工企業開放庫存糧飼用拍賣。”劉漢元表示。
- 2022-03-14豬肉供應出現階段性過剩 三四月份價格或跌至每斤6元
- 2022-03-08全國人大代表劉漢元:建議優化進口飼料用糧配額分配機制
- 2022-03-07農業農村部:今后兩個月價格下行壓力仍然較大
- 2022-03-04緬甸青貯玉米正式輸華
- 2022-03-02俄烏沖突推高玉米價格 三、四月傳統拋售潮或推遲
- 2022-03-02農業農村部:加快建立現代飼草產業體系 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
- 2022-03-01農業農村部:攻堅克難擴種大豆和油料,穩定生豬基礎產能
- 2022-02-28農業農村部:把擴種大豆油料任務落到主體、落到地塊
- 2022-02-28我國去年豬肉產量增長近三成,扭轉連續3年持續下降趨勢
- 2022-02-24我國3成進口玉米來自烏克蘭,俄烏局勢或致價格上漲
- 電話:020-37288723
- 傳真:020-37287849
- 地址:廣州先烈東路135號4號樓609
- 郵編:510500
- 郵箱:gdfeed@vip.163.com